■ 薛林荣
鲁迅书《酉年秋偶成》赠黄振球诗轴,高671毫米,宽418毫米,上海鲁迅纪念馆藏。释文:“烟水寻常事,荒村一钓徒。深宵沉醉起,无处觅菰蒲。酉年秋偶成,鲁迅。”钤“鲁迅”白文印。1933年12月30日书写。
(资料图片)
黄振球(1911—1980年),女,又名“黄波拉”,笔名欧查。广西容县人,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,后留学日本,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文学工作。参加“左联”后,创办《现代妇女》月刊,1933年4月由光华书局出版,丁玲是该刊撰稿人之一。该刊仅出一期,丁玲被捕后即被查封。
由于从事编辑工作,黄振球与创造社、太阳社成员有来往,也结识了周建人、郁达夫等,曾持郁达夫信求见鲁迅。1933年4月23日鲁迅日记:“黄振球女士携达夫绍介信来,未见,留字及《现代妇女》一册而去。”
1933年4月23日,鲁迅“未见”客人两次。“上午达夫来,未见,留字而去。”之后,应该是下午,黄振球持郁达夫信来,也未见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这一天是星期天,鲁迅并没有外出,他除了“午后寄母亲信”“寄《自由谈》稿一篇”外,一直闲居在家。但晚上有要事,那就是在知味观设宴请客。
此前,鲁迅一家刚刚搬到大陆新村九号不久,为答谢友人的帮助,鲁迅连续两天在知味观请客。4月19日,他冒雨亲自前往知味观定座,下午发请柬。4月22日夜,请的是国内朋友,包括茅盾、姚克、郁达夫等共十二人。第二天即23日晚上,请的则是日本朋友,大人小孩共二十人。
现在可以梳理一下鲁迅一天内两次“未见”郁达夫及其介绍的朋友黄振球的原因了:先一天晚上,鲁迅已经在酒席上见到了郁达夫,第二天郁又来了,似乎没有特殊紧急的事需要见面,故“未见”。下午,黄振球手持郁达夫的介绍信求见,鲁迅的注意力此时放在晚上宴请日本朋友这一要事上,似乎也没有必要马上见陌生人,故亦“未见”。
既然鲁迅没有会见客人,则必是由许广平出面作了接待、寒暄打发。
之后8个月,鲁迅一直没有给黄振球写字。到了年底,黄振球给鲁迅“赠沙田柚五枚”。
黄振球是广西容县人,沙田柚正是容县的特产,以其外观美观、色泽鲜黄,被誉为“柚中之王”。这五枚沙田柚显然起到了提醒的作用,半月后是年底,鲁迅便写了这幅诗轴,托郁达夫转交黄振球。
这幅书法虽然是赠黄振球,但并没有题上款。同时,这诗也并非专门为黄振球而作。
鲁迅写这首五言绝句的时候,国内政治、军事斗争形势严峻,民族危机日益加深,所以此诗亦可看作是作者的遣怀之作。“荒村钓徒”是作者的自况。菰蒲,即水草,代指最低饮食所需。这首诗前两句隐含着习以为常的意思,后两句则写深宵酒醒、艰苦困顿,真有“上穷碧落下黄泉,两处茫茫皆不见”之感,其中也饱含着抗争的情绪,悲怆之情可见。此诗后收入《集外集拾遗》。
1939年7月7日,桂林《中国诗坛》新2号介绍鲁迅的《酉年秋偶成》,欧查(即黄振球)回忆了鲁迅为她写这幅书法的情况:“好几年以前,因为我家在乡间建造一间新房子,很高兴地请鲁迅先生写一幅字画,他立刻答应了。现在鲁迅先生逝世了差不多两周年了,他的新作已不复为世人阅读,这是很遗憾的,特将我的珍藏贡献诗坛,想为关心鲁迅先生创作者所爱好,这是我笔录的意思……”
据黄振球之子孙勃回忆,这幅诗轴一直珍藏在上海,1949年2月黄振球去蔡楚生在上海的寓所,被国民党特务盯梢,当晚仓促离开上海,鲁迅的题诗便不知下落。
1959年9月,上海旧书店得到了这件鲁迅诗轴。上海鲁迅纪念馆与上海旧书店关系融洽,双方约定如遇鲁迅文物相关资料,上海鲁迅纪念馆会优先得到货源。正因为如此,诗轴归藏上海鲁迅纪念馆。
(作者:薛林荣 中国作协会员,业余从事鲁迅微观研究,致力于从日常视角探讨鲁迅的精神世界。)
【编辑:张靖】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24小时报料热线:027-59222222。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kin0207@126.com
关键词: